这一座一开始都很空,后来链接了一下文殊老师,他讲了几句话,记下来:「不将以为当以为,仍将以为作以为」。
因为大概几年前,文殊老师开示我们——「超越你的以为」。我们总是在第六意识的这个惯性之流当中,把所见、所觉一切当真;然后他一说「超越你的以为」,就是把我们当下的觉受、我们的思想、我们的认知、我们的立场,全都打破了,当下就回归「无生」了。
然后今天他讲的呢,第一句其实「不将以为当以为」,也是超越以为,超越我们的色受想行识,超越当下的思考——我认为、我知道、我感觉、我想、我要求、我期待……把这些不要当真。
那么,这些一停止,其实就在「实相」里了。在实相里之后,「体」在实相里,但是,这个肉身的生命还在继续(还在这个幻境中继续);所以,下一句是「仍将以为作以为」,就是利用肉身在这个相里玩耍的时候,还是「要把以为当作以为」。
一开始是不当(不当以为),把所有的「以为」破掉,回归实相;那么,夯实了在「实相里的这个体」之后呢,再自由地来到相里玩耍——「仍将以为作以为」,又回来了。
就是说,从「看山是山」,到「看山不是山」,到最后又「看山是山」了,是这个过程。
这个时候在相里虽然玩耍,但是「本体」已经不著它了,我们的重心不在相里边了;所以,就断除了凡夫的那种深重的执著。
后面文殊又讲「因为不住而变」。他在讲这句话的时候呢,前面其实是灵性世界(像是色界天,又像是净土)的琉璃材质的地板,整个的一大块,像地板……然后瞬间变成水的波浪,一会儿又变成固态,一会儿又变成液态……就这样变,然后他就说「因为不住而变」。
我们的思想认知不住在那个相上的时候,你会看着相一直在变、在动,你不住在那儿,就任其变,你越不住,它变得越快。
所以,文殊的视角看,我们在座的师兄也好,我们的这些桌椅板凳、这些坐垫之类的,一切一切……它都是一个变量,它不是一个定量,它一直在变,可能变成任何事物。因为不住,它变的速度就加快了一样。
那么「因为变而不住」。你一看到了它是变量,它不是定相,它不是定量。正是因为你看到了它是变量,你就更加不住了。
所以「不住」,有利于万相呈现它本来的那个「变态」(「动态」),而你看到这个变态(动态)更不定义、不认知,然后就能更加稳固住你那个「不住」的感觉。
所以,「不住」有助于我们意识到一切非真、一切是妄、一切是幻、一切是假、一切是变,「不住」有利于这些。那么,同时当你盯着这个变啊,这个妄啊,这个非真啊,这个假……盯着它看的时候你就更加「不住」,两者是相辅相成的。
所以,「因为不住而变,因为变而不住」——文殊还是所有觉悟者当中最稳定最稳定的一种存在。
那么,到最后呢,就随着文殊的话语入到那个「无生」的里边的时候,这个心就不像之前——之前听《啊》这个音乐的时候,心会陶醉一般地进入其中,跟着那个能量的变化而变化。
今天「回归无生」,就是音乐有也像没有一样,旋律动也好像不动一样,就是完全把自己和这个旋律给剥离开了。
一链接文殊呢,就超离到外面去了,在听觉之外一样;在听觉之外,这个听觉好像不起作用了一样,就感受到这种……
这一座就是整体比较静,一开始是空,「很空很空的静」——「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、无相的静」;到后面是「不住的那种静」,是「无生的那种静」。
好,师兄们有什么要分享的?
师兄1:老师好!师兄们好!刚才上座,看了一个动画片,里边小猫小狗的。然后咱们不是在讲「礼仪」嘛,它们就很有礼貌,那小猫吃完豆腐就推给小狗,小狗吃完又推给小猫……然后,又进入到那种「寂灭定」,出来的时候,嗓子突然间就痒起来了,就压低声音咳了一下。
紧接着,看到了身形很大的观音圣者,我知道那个是我,她好几个手这样捧着,就像一个光球,然后她的手里面又出了一个观音圣者……
后来我就看到老师在空中讲法,我的镜头就一直在拉远,无量多的圣众都在听经……真的是很陶醉这个音乐,出来的时候,这个脑子就像短路了一样。
还有老师,最近在学《华严经》,诵到三十八九卷的时候,听您讲那个一地老师到十地老师嘛,就是那个八地不动的圣者,我感觉是不是里面说的那种他也不出不进、什么都没有,然后好像就有点类似于「寂灭定」的那种?
老师:不,他那个是「实相定」,他那个状态还不是「寂灭定」。因为那个寂灭定如果大家会入的话,哪怕你还不是阿罗汉你都能入。因为在《巴利三藏》和《阿含经》里记载,本师的很多弟子都能入这个「灭尽定」,很多都能入。它那个灭尽定是一种暂时的禅定状态,它跟「实际的证量」不能划等号。
师兄2:老师好!师兄们好!一开始感觉自己往上飞,到观音老师那儿了,挺开心的。观音老师说:「学海无涯苦作舟」。当时就想,「学海无涯」我们学啥呀?说「般若」。我理解观音老师的开示,就是不要局限相上的壳(就是身体),还是要在「般若」上继续修。
老师:是,就是「五度为盲,般若为导」。实际上我们学五度都是助推般若的,因为「般若」是真正地破除了「四相」(破除了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),也破除了法执之后才能够得到的东西,它是终极。
也就是说,到最后的最后,神通都弱爆了,就是当大家都有五眼六通的时候,神通就弱爆了!就得比那个「般若」,比那个第一义的状态,就是文殊类似的那种,还有《大般若经》描述的那个状态,那是「根本的不动」,那个是「如来的真体」。
那么,修其他五度,也是为「般若」打基础的,因为其他五度如果不修好,般若是很难证到的嘛,是吧?就好像——比如说有六个台阶,前五度是前面几个台阶,「般若」是在最高处的。但是,你不经由前面五个,你也到不了「般若」那个最后一个台阶。
师兄3:老师好!同学们好!今天一上座全是那个花,拽都拽不完,花多得身体也能生出花,从头顶一直往外冒花,全是花……就是看见啥,心里就会示现啥。
老师:是的,是的,「唯心所现」嘛,是吧?阿赖耶识里刚装进去了,这个就翻出来了,同时它又有新的东西创生出来。
师兄3:还有我腿麻的时候就念「阿」,就像吹风机似的一直往里呼呼地吹风。感觉这一座,老有个声音和我说话,有一个叫「思惟修」,我想问老师,这个「思惟修」是什么意思?
老师:其实「禅定」有的时候翻译成「静虑」,有的时候翻译成「思惟修」。
这个「静虑」,我们先说「静虑」——清净你的思虑,就是让妄念减少乃至无有。所以,我们念圣号、念咒或者是观呼吸,它都属于「静虑」。
那么「思惟修」,比如说:禅宗的参「念觉悟者的是谁」?或者你参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你这样参着参着……进去了,这就叫「思惟修」。就是从第六意识下手,但是,你入到这个法义之门,入入入……从「法义」又入到「实相」了,这就是「思惟修」。
师兄3:我在生活中遇到不会解答的时候,我就打坐,打坐完答案就出来了,那个是「思惟修」吗?
老师:你那个属于「自性流露」,你这个还不算是「思惟修」,属于自性流露的一些智慧,或者我们过去听经闻法听到一些名言警句,在打坐时候冒出来了,这个其实它是「自性流露」。
但什么叫「思惟修」?它冒出来,你就一直参悟、一直领悟,就领悟它的含义……然后又入到实相了,这就是「思惟修」。
师兄3:就是打坐把它落地到生活去,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,听经就有答案了,就知道怎么解决。我想知道「妙用」到底是什么?
老师:其实开智慧,只要智慧开了之后,它自然地就会应用在生活中。比如说:你过去可能遇到这事儿起烦恼,但你听经闻法之后遇到这事儿就没什么烦恼,或者烦恼很快就结束。
原来维系好几天,现在维系几分钟就结束,这个其实也叫「妙用」,也叫「起作用了」。
但是「六度」相当于六管齐下,就是我们都修,然后这个烦恼瓦解的速度会很快,以及困惑瓦解的速度也很快。其实,只要烦恼困惑在解除,你就已经在「妙用」当中,在自性本具的那个「清净体的妙用」当中,是不是?
师兄4:我不是链接本师嘛,就说应该诵戒……
老师:读戒本,是吧?
师兄4:我说也没带啊,咋读啊?就看到一个大字——「戒」。我说这咋参啊,那么笨……
老师:其实就是说,「戒」比「戒本」重要,比「戒相」重要。什么叫持好戒呢?那文殊和地藏老师一说,就是「你不著相,你就持好了戒」。人家这样讲,那你还用读戒本吗?就不用了,是吧?
师兄4:我们那天捡垃圾,我就想「心清净了就没有垃圾,心不清净全是妄念、全是垃圾」,只要心清净了,是不是就没垃圾了?
老师:你这样说呢,理论上是没问题的。但是并不代表——你看,如来成道了,他清不清净?很清净。但他还洗脸刷牙啊,他也打扫房间啊,是吧?
从理论上讲,是「心清净则一切净」,比如说:我们入到定的状态里,我们看哪儿都是净土,这都是色界天以上,哪还有地狱、饿鬼道啊?但你睁开眼睛,这不该有的还有嘛,这还有小苍蝇飞来飞去呢,是吧?
就是在某一个「定的频率」里是那样的,心一清净,整个全都清净了,看谁都是圣者呀,也没有众生可度了。但是,你再回到肉眼所见的世界里,分别相还是有的,然后实实在在的,那儿有烟头、那儿有垃圾,该捡还捡,是吧?——不矛盾,不矛盾。
就是说,「在官言官,在府言府」,刚才咱学的那个,在那个频率言那个频率的事儿。我们这个肉身还在三维世界嘛,就还是要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,还是要擦桌子、拖地的,是吧?
师兄4:我这两天打扫卫生,没擦干净我就感觉不干净,还要去擦。
老师:对,这个是你在做这个肉身所在的三维世界的事情,在清净这个世界。
师兄4:这是不是也是属于一体,当你这儿做得净了,你那儿也是净了?
老师:会,会。其实外在环境的那种洁净整洁,确实有助于我们心的清净,内外本质就是一个嘛,是吧?「内外是一个」。
你看那些所有的如来,你去究那细节,尤其你靠近他,与他共住,你会发现:他没有一个是邋遢懒惰的,都是很爱干净的。
师兄5:老师好,同学好!今天打坐伴随着《啊》的音乐,从心口开始流出青白色发着光的液体,一直沿着脊柱往下流……然后,就很凉,凉到极致以后就开始热。然后,整个身体的细胞像是跟着音乐频率震动,很热,光就在那里绕……
然后看到一个画面,一个老人去菜市场买菜,路过一个肉摊,别人看见的是一个猪蹄,但他看见是个人手……
老师:挺好,挺好,也入门了,不错。
师兄6:我这座还行,但还是总换腿,可能没有「监香师」的压力……
老师:没有监香师的压力,好一点,放松一点。
师兄6:就是也有妄想,但是心里面就是感觉舒服了,没那么烦了。
老师:行,舒服了就挺好。
师兄7:老师好,同修好!
我的童年,就没有感觉到幸福,大多数是恐惧,导致我现在靠近别人就习惯性地紧张就出来了。但是现在已经好多了,我很放松了。
在想娑婆世界一百年就那么一刹那,我有点着急了,师兄们的境界都很好,我刚静下来,有点儿慢,有点儿着急了。这个紧张是不是影响我修行?我能不能快一点儿?
老师:不要紧张,要放松。其实我个人从小很自卑很自卑,因为我是出生在东北,上小学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山东来学习。寄人篱下,我都看人脸色,就怕亲戚不喜欢我,到哪儿都紧张,也很自卑。
但后来我发现——读书,就是你读的书很多,你这个见识变广了之后,自信会充实着你的心,你那种自卑就会少很多。
你平常可以【多听经、多闻法】,多了解一些道理,慢慢地智慧开了,这种紧张会消除。
再一个,平常【圣号时时地念】,一直念一直念,念久了之后,你的心就空了,就亮了,那个自卑感也会消失的。而且你不要着急,保持放松,因为你还很年轻,慢慢来。
其实这次我们一起修也没几天,你看大家有的进步还蛮快的,你慢慢地也会这样的。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本具的,你越放松,越清净,越什么都不想,它越流露出来;你要是很紧张,越怕,越着急,那反而成了障碍了。
所以,一直提醒自己:要放松,放松……反正都是梦,对吧?你早来境界晚来境界,都是梦,这些都不是绝对真实的东西。
师兄8:老师好!看到一个莲花,后来一个光柱贯通,从上到下……整个人一直处在「空」那个状态,很「静」,享受那份平淡和宁静!音乐散了,我还在那个「静」里不想出来……
老师上午讲「阿赖耶识」和「如来藏」,我不知道是意识还是什么,这两天各种境界……我感觉人相、我相中的这些,都是生灭的东西,都是阿赖耶识里的东西。
好像我今天待在那个地方,就是老师说的进了房子,一开始不断地看、看……看尽了繁华了,然后回归了这个「静」,一直在这个状态。
老师:嗯,对!叫「迷时阿赖耶,悟时如来藏」。就是我们还迷、还著相的时候,看到的内容很多很多……
慢慢地都看尽了,确实物极必反了,就会享受安静。那个时候就感受整个的这个本体(这个仓库的本身这个结构、这个空净的本体),它的内容就被我们慢慢地忽略掉了。
师兄8:从本源来讲,一切都是空啊!在这个相的世界里边它是这样的,因为业力的关系——万法皆空,但是因果不空。
但是,回归到真正的本源这个「静」的时候,是什么都没有。
老师:是,是,对。其实这个是你证量的提升。
你修得快,可能跟你过去练过瑜伽也有关系,就是中脉七轮这儿可能通得都比较好,跟这个有关系。
那么,我们往本体越靠近,其实就跟如来越靠近,因为如来几乎是二六时中都在本体里边的。虽然他那儿可能也会显现生灭的这、那的,有时候他也跟弟子聊聊,我刚才去哪个天宫了,我刚才看到天人了或者什么饿鬼……他也聊聊。聊归聊,聊完了,一无所有,他天天都在那个「一无所有,毕竟空,无所有」当中。
师兄8:我今天就在那个空里面,感觉不愿意出来。哎呀,看尽一切繁华,最后就享受这份平淡、这份宁静,看这一切在生灭,不会著在任何一个相里。
老师:挺好,挺好的。
好,大家休息一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