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可能是在今天上课前,我在「大般若经群」回答了一个师兄的问题的缘故。然后前半段,一直都是在那个「无所有」的状态。
因为最近《大般若经》里讲的内容就是「无所有不可得、无所有不可得」……所以,即便是听着音乐,有的时候也试图念一些咒语,但是还是入在「无所有」的那个状态,一直是「无所有、无所有」……
然后,又到「想受灭定」,也就是「灭受想定」待了一段时间。
后来音乐又起来的时候,一念间就想到了观世音老师,看到观世音老师无比巨大。然后展开衣袖,祂的那个衣服,整个都是由无量的如来所组成,就好像百纳衣一样,一块就是一个如来,一块就是一个如来……这样拼接而成。
后来再细看,观世音老师的那个衣服的每一条丝线都是如来。这些如来——无量的如来,编织成了观世音老师的衣服。
因为我们知道观世音,他当年在本师住世的时候呢,也是为了凸显本师的这种至高无上,所以他把自己由「如来之位」降了一下,降到了一个辅助性的老师的这个位次。
本师身边的很多弟子,当年很多的这些圣者呀,阿罗汉啊,其实都是其他世界的如来。
那么,一个觉悟者成道的时候,无量的觉悟者来拥护他,都把自己的位次变低了来凸显本师。而实际上,观世音(祂)本身就是如来,祂是「正法明如来」。
而且不仅仅是「正法明如来」,在过去的无量劫里、无量世里,祂无数世在各个维度、各个空间做觉悟者(做如来)——普度众生。
在有一世,释迦如来是观世音老师座下的苦行弟子,这个故事在《大乘庄严宝王经》里讲过,其实观世音本身祂就是如来。
那么,在座的各位,有的师兄是修「观音法门」的。这个观世音老师,他其实本人最初最初是男身的。但是,为了亲民和摄受众生的方便,他也经常化现为女身。
那么,女身的这个观音的形像深入民心,所以一提到「观音」,我们都习惯性地觉得他是一位女性。
但是,如果我们念着「观世音如来」这个圣号去打坐,你会看到无量世,他在不同维度、不同空间、不同时空里的无量的化现……其实,男子的身份也是很多的。
当然除此之外,还有在其他的像畜生道——畜生道变成猪啊,小蜜蜂啊,小蚂蚁啊……利益众生,也很多很多,他在六道的各道都是这样。
那其他如来也是这样的,因为他越是如来,他越处在一个「无分别」的状态里。这个「无分别」的状态,它就是没有高下之别,没有高下,他并不觉得天道或者说净土一定是最好的;那么,饿鬼道、地狱道就是最差的。因为他无分别的示现,所以可以说,普遍整个法界,到处都是观世音如来。
从观世音法身的角度看,就一切都是他,没有一个不是他。
所以,早晨在链接观世音老师打坐的时候,他就说:「他身即我身,他体即我体」。就是一切众生的身形都是我的身形,一切众生的本体都是我的本体(大家也能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啊)。
我们禅定如果划分为三个层次的话,最上层的禅定,我们知道其实是「四空定」,以及「想受灭定」(也就是「灭尽定」)。
这个「四空定」就是「空无边处定」、「识无边处定」、「无所有处定」、「非想非非想处定」,这是「四空定」;然后上面还有一个「灭尽定」。
「四空定」加「灭尽定」,是禅定的比较深的层次。那么,这比较深的层次里,就是「无我、无相」的,什么东西都没有。
有的时候一下座,我们分享故事啊,节目啊,境界啊什么的,大家就盼望自己会出现点儿什么,其实有一些师兄,你在「四空定」里,你并不低啊!
按禅定的层次来讲,在「四空定」或者在「灭尽定」的师兄,他入的其实比那种神通积极展现的那些定要强很多,从「深度」上要强很多。
那么,我们之前也说,禅定有「有相的定」,有「无相的定」,无相的定就是「四空定」加「灭尽定」;有相的定,就是只要你入到定里面去,你的「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、神足通」,这些神通会积极地展现自己的内涵。然后,你会看到其他维度的东西,或者听到其他维度的声音,或者听到极远处的声音,然后可能会揣测到他人的心思,或者直接把他人的心思演绎成电影或者画面的形式,或者你去到某个净土……
这些有相的定都不错,因为这是我们神通妙用展现的地方。但是,并不代表说,我这一座什么都没看见,我就很差,我就业障很重,不是这样的。
大家一定要了解,禅定分「有相的」和「无相的」。最初你没入定的时候只有杂念,可能也没境界。
就是在「初禅」的时候,很多师兄是没有境界的,最多有一些感受,就是,诶,我感觉身体无限放大了,或者我的头消失了、我的腿消失了,慢慢就进入到「初禅」了,这个时候其实没什么境界的。
到「二禅」的时候,个别师兄会出现一点点光。
但是,有的时候本师也说,这个光的状态,证明我们在「三禅」。
有师兄说听着「阿」音打坐,或者念着什么圣号打坐,一直在光里泡着,很舒服,那基本上是「三禅」。
那么,「宿命通」的展现,以及「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神足通」,这些神通的展现,基本上是在「四禅」。四禅是神通极其丰富的地方,也是我们最经常玩儿的地方,链接圣者基本上也是在这里。
但是,「物极必反」,喧嚣过后就归于平静,这个「四禅」再往上走,就是「四空定」了嘛。有的师兄身心寂静,他直接跨越了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直接就入到「四空定」的某一个定里,比如说:入到「空无边处定」,入到「无所有处定」,或者入到「非想非非想处定」。
也有的师兄,前面的几定全没经历过,就是四禅八定都没有,直接入「灭尽定」的也有。这样的师兄,就是平常对于这个世俗兴趣就很淡薄,心如死灰,也有的就是很多世都修得了阿罗汉,所以今生一打坐,很容易再回归那个「灭尽定」的状态。
我们知道「灭尽定」也叫「想受灭定」,就是想法没有了,觉受也没有了,什么都没有了,可以说你的存在就像不存在一样,活着就像死了一样。
而且,这种死比死还要彻底,说一个人死了,他可能肉身死了,他的神识还是活跃的。
但是,「想受灭定」以及「灭尽定」,其实这是一个状态的不同名词,无论是叫它「想受灭定」、「灭受想定」还是「灭尽定」,这个地方的定,形容的就是你不仅没有身体,连神识也是没有的(就是身心都是没有的),这个定是很深的。
所以,大家千万不要以神通境界论胜负,谁的神通境界好,就觉得他修得是最高的,不是这样的啊,不是这样的。
但是呢,我们要是修久了,我们有相的定啊,无相的定啊,都会经历。
也就是说,有神通的不一定修得很圆满,但是「修得很圆满了,一定有神通」,这句话是可以讲的。
有神通、有境界的,或者神通境界很丰富的,不一定已经达至了很圆满的状态,因为有一些不修的众生,他也有神通,我们知道。
尤其是像鬼道啊,修罗呀,天人道啊,一些仙道呀,魔呀,是吧?也有神通的。有神通,不代表修到了至臻圆满的状态;但是,修到了至臻圆满的状态,一定有神通,如果没有神通那是不对的,那是禅定中这个功课的欠缺,还有心没有打开导致的。
所以,这样我们明确了解,禅定分「有相」的和「无相」的,你要了知自己处在一个什么状态,我进去了没有?我入到了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还是四空定,还是灭尽定?
我入到了禅定没有,还是我一直就在门外徘徊?坐在这儿浑身疼,除了疼没别的感受。那么,音乐的响起,有的时候麻痹我们对于痛感的觉知,可能还舒服一点;音乐一停,有的师兄就觉得很难熬,是吧?
一放音乐又舒服点,因为它转移你的注意力了,再加上这个音乐自带「光的加持」,确实也会使痛感减轻。
那么,我们在这里共修,昨天经历了一天,今天是第二天了。第二天了,我们再一次把「四禅八定」和「九次第定」,也就是「灭尽定」再理一遍,让大家对于禅定的各个台阶有深入地、清晰地认知,然后以便判断自己处在什么状态。
我们知道,【初禅】叫「离生喜乐地」——离生,离的是什么生?妄念的生。其实有念就有三界六道,无念则无三界六道。
初禅「离生喜乐地」,离的是妄念的生,就是你坐在这儿,慢慢地心清净了,不起妄念了,哪怕只是一段时间,很短的时间不起妄念了,这叫「离生」,离开妄念的生——「离生喜乐地」。
那么,平常起念,其实念头很消耗能量的,你慢慢地在这儿坐着,坐着……不起念了,心放松、放空,在松、空中不起念了,有一种怡然的、舒适的感受,本师形容为类似泡澡一样,很舒服。
你想想泡澡的状态,你一个人到大澡堂里泡澡,你进去那种舒适感……初禅就像泡澡,你进到了那个「离生喜乐」的状态,就是暂时对于这个相的世界有所远离了。
那么初禅,你真的开始泡澡了,泡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种膨胀感,你的肉身和水交融了,融化了,肉身好像变膨胀了、变大了,是吧?
所以「初禅」,有的时候师兄们就说,诶,我感觉我飘起来了,飞起来了,或者我身体的哪个部位消失了……这是慢慢地入初禅了——「离生喜乐地」。
然后,继续泡澡泡下去,思维凝然不动,像定住了一样,叫「定生喜乐地」,这是【二禅】。在这种定中也是有喜乐的,很舒服。
然后,继续放松地定下去,【三禅】叫「离喜妙乐地」,就是粗大的喜乐消失了,已进入到难以言喻的微妙的状态里……有一些实修的大德讲,如果你经历过三禅的快乐,你就不会再留恋男女之欲。
因为这种「离喜妙乐地」,它超越了人类感官的基本体验,你开始切换维度了,你渐渐到高维去了……甚至你完全浸泡在通身彻体的光明当中,你不再是肉体凡胎了,你成「光体」了。
所以,三禅的美妙叫「妙乐」,妙乐(它)是可以超越人类性爱快乐的地方——三禅。所以打座如果经常入三禅的话,对于世间的情欲也会变得淡薄——「离喜妙乐地」。
然后,你继续打坐坐下去,光也消失了,妙乐的感受也淡了,然后神通出现了——你开始看到某个众生死了之后投胎到哪里,长什么样子,穿什么衣服,甚至叫什么名字,吃什么饭;然后,死了又投胎到哪里……
无论是道家还是本师这边,在讲到「宿命通」的时候,跟「天眼通」有的时候是混合着的,就是他能看到过去,或者看到现在,看到未来,他能超越时空,这个宿命通和天眼通经常是混合的状态。
看到过去世你跟谁是什么关系,曾经做过什么什么,后来又做过什么,你们怎么样地又相爱,怎么样地相互伤害……这些都看得到。
在【四禅】这里,有的时候你会看到,诶,我来到了某个净土,周围都是圣者、觉悟者;也有可能,你会听到其他维度的一些圣者、老师讲法的声音,有的时候能见到他的像,有的时候见不到,只是听到了一句偈颂、一句法,这也是四禅,就是基本上大规模的神通展现都是在四禅。
然后,在四禅也是我们勘测法界秘密的地方,就是每一次你有新的发现,都会给你新的智慧,这是四禅,这是伟大的最好玩儿的地方。
然后呢,我们的定力醇熟了,有的时候对于看这、看那也失去兴趣了,往那儿一坐,心安寂静,就入到「空」里去了。
有的师兄下座说,我什么境界也没有,什么也没看见,就是很空,我入到空里去了……那个时候,基本上他描述的可能是【空无边处定】。
这个空的状态,就是到处是空,只有空,什么都没有,只有空——「空无边处定」。
然后,在「空无边处定」这里待久了呢,本能地我们的觉性会开始活跃,你就感觉我好像能识别什么东西,你的识别性开始猛利地起作用。
觉得:我开始能识别什么,应该是这样的,然后好像到处在观、在找一样,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发生。就是你感觉我能识别所有,识别力超级敏锐,这是【识无边处定】。
然后,识别了半天又一无所有,又回归类似「寂灭的空」,这个是【无所有处定】。「无所有」的感觉,就是身心的消融,一切都消融,没有我们,没有觉知,没有外在,什么都没有,「无所有处定」。
然后,在「无所有处定」这儿继续坐,坐久了呢,就好像物极必反,静极生动,意识心又有点儿要活跃,好像要产生什么念头一样,但是又没有产生具体的什么念头,这个就是【非想非非想处定】。
——好像要产生什么念头,感觉心没那么定了,没那么空寂了,但是又没产生具象的念头,没有想猪马牛羊狗,圣者呀,生活呀,亲人啊,爱人啊,孩子啊,什么都没想;但是,它又非绝对寂止,这是「非想非非想处定」。
然后,如果我们不起座,继续坐……一切又回归「安宁」,这种寂止比寂止还要寂止,就是像「不存在」一样,我们的身心都像不存在一样,这个就是【灭尽定】,也叫「想受灭定」,就是想法和觉受都没有了。
那么,初禅是四个禅,就是前面的禅定——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是四个禅;四空定——「空无边处定」、「识无边处定」、「无所有处定」、「非想非非想处定」又是四个,四个加四个是八个,这个就是「四禅八定」。
然后,再加上后面的这个「灭尽定」,这个叫「九次第定」(就是一共九个定)。你再怎么修,只要你是本师的弟子,你再怎么修,无非就是这九个定而已。
那么,在座的师兄里,基本上我们对于九个定都有所经历。可能这个师兄这个定偏多一点,那个师兄那个偏多一点,因为我们这所有人以及整个法界的修行者,再怎么修禅定,无非就是在这九个定的范围里面而已。
所以,我们这样理了理,大家就可以对照一下,诶,我刚才入的算是几禅,是个什么定?你就清晰了、明确了。
所以修禅定,他就不再是一头雾水了,他很清晰。你可以说是九个格子,九个圈圈,或者九级台阶,其实挺简单的。
那么修禅定呢,也是向内心深处走,所以也叫「内观」。
我们的五天学修作息时间表上讲,叫「内观」,(静心内观)。南传也喜欢把修禅定称之为内观(内观:向内观),就是往内心里走。
所谓的修禅定,就是我们不再向外看了,闭上眼睛往内心走,内观,这个就是修禅定。那么,观到极致,我们知道,「观」也消失了,就会越来越静,非常静。
每一次禅定打坐,怎么样算有所收获呢?对于初学者而言,这一个小时你熬下来了,不管你怎么疼、怎么麻,你熬下来了,这个也算你的收获,对于初学者而言,腿功的进步也算收获。
那么,对于中期的修行者而言,我又多经历了一种三昧,我又多开发了一下神通,我的神通在层次上变得更加地微细了,更加地精微了;我在开发神通的过程中,又破除了一些迷惑,又开发了智慧,或者我在禅定中跟圣者链接,他又点化我了,这些也算是我们的收获。
那么,还有一种收获,就是我刚才入到「四空定」以及「灭尽定」了。最加强我们定力的地方,就是「四空定」和「灭尽定」。
就是哪怕话筒到你那儿,你没有任何东西可讲,你迅速传给下一个师兄了;但是,你刚才坐的这个过程中,你一段时间或者所有时间,你都在这种空的状态,在「无所有」的状态,在「非想非非想」的状态,或者在「灭尽定」——身心泯灭的状态,这都是收获,大家知道吧,这都是收获。
不是说我看到什么了才叫收获,看不到我就很沮丧,不是这样的啊。
那么,当然我们最大最大的收获是一次又一次禅定的积累,使得我们不停地提升腿功,然后不停地勘测我们内在的那些神奇。
因为这些唯心所现的如梦如幻的东西,它也是心的妙用,我们每一次看到它,或者我们听其他师兄讲他的节目啊,他的故事啊,他的境界啊……有的我们没有经历过,觉得好好玩儿,是吧?这些体验让我们感觉美好,这些都挺不错,我们要享受其中。
其实,正因为我们在「本体」上是一体的,所以,其他师兄的这些经历和经验,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的经历和经验,比如说:昨天启语师兄描述那莲花倒着下来了,光从上面进来……你也观想那个就是自己呀,她经历的,她就是在帮你经历呀,对吧?
哪一个师兄他在分享节目的时候,那也是我们的体验啊,体验变多了,经验变多了,我们的心就会变得圆满。我们就怕见识少,见识多了,我们的心就会被撑得很大。
还有确实一次又一次反复地修禅定,尤其多多地链接圣者,有的时候圣者以「光」来加持我们,有的时候他跟我们「同体」加持我们,有的时候他给我们「讲法、讲偈颂」,这些也是加持,这都很好。
所以禅定呢,是修行者比较高级的快乐,希望大家学会享受它,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!你就想:哦,这九个范围,四禅八定加灭尽定九个范围,只要我徜徉在这九个范围里,我就在修禅定。
你就这样一次又一次,反复又反复地一直做这一件事情,慢慢地该经历的都经历了,无量种三昧你都经历了,慢慢地你一看,诶,已经修得可以了。
那么,在座下你会有鲜明的体验,就是你真的修得不错了,你在座下你最受益的就是,「观一切真的不是真的了」。就是眼睛看到什么,耳朵听到什么,不像过去那么粘著了,都真的是如梦如幻。
然后,别人骂你一句,夸你一句,你也不会那么情绪化了:然后,在生活中,你会更多地随顺他人,会更多地随缘,这些都是修得好的表现。
好,我先说这么多,剩下的时间留给大家。
师兄1:今天说一句话,说「息灭贪嗔痴,勤修戒定慧,圆满释觉悟,究竟还回来」(释就是儒释道的释)。就是说,修成以后还会再回来。
老师:其实从这个因地起修的角度,确实「禅定」也是息灭我们贪嗔痴最根本的一个方法。因为我们可以仔细剖析一下,贪嗔痴为什么会产生?
其实是因为「著相」,那我们总是修禅定,尤其你总是往「四空定」和「灭尽定」那儿修的时候,你就变得不再著相。
看到相就比较麻木,一麻木了,你就不会再贪;一麻木了,别人在批评我们的时候,或者遇到逆境的时候,也不会起嗔念或者抱怨之念。
那么,经常处在「四空定」和「灭尽定」的地方,这个地方其实就是本体和本源所在的地方。经常在这个地方,你自然就有智慧。因为所有的智慧,其实都是来自「本源的智慧」(我们知道)。
著在相上,就是无明、愚痴;一回到本源,就是智慧、就是圆满、就是菩提。
所以,其实本师在无数的经典中强调禅定的重要性,就是因为它是破除贪嗔痴最有利、最根本的手段,因为它是在本体上破除的。
「贪、嗔、痴」归纳为两个字就是「著相」,那么,禅定让我们「无相」,天天无相,到最后见相也无相,所以,就容易破除贪嗔痴了。
那么,贪嗔痴一旦破除,当下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「戒、定、慧」的状态。这个戒定慧的「戒」呢,它不是执著戒相的戒,它是「不起心动念」的戒。
所以地藏老师也好,观音老师还有文殊老师……这些老师,如果他们化现为在家居士跟家人一起生活的时候,他不会制造那么多的对立,他不会过于执著今天初一,今天十五,今天怎么八关斋戒的日子,六斋日之类的,他不会执著这些……
他给人的感觉就是空宁、寂静、随顺,他更多地随顺家人。
如果我们把这个戒律持得很死的话,其实你还在「贪嗔痴的著相」层面。
你一定是很灵活,你抓住了那个「空性的宁静的根本」,这个才是「戒」。
所以极致的戒,就是不起心不动念——家人让你吃肉,你吃一口肉,你不起心不动念,你就没有犯戒;让你吃肉,你说:哎呀,这是肉,你就犯戒,这是从根本上讲的。
所以,如果我们剥离了贪嗔痴,就是一旦我们「不著相」,我们当下就是「戒定慧」。
你看,不著相了,不起心动念了,「戒持好了」;你不起心动念了,「定持好了」;你不起心动念了,「般若证得了」(般若是智慧的极致);所以,不起心动念了,「戒定慧当下圆满」了!
我们平常在家散修呢,心没有这样密集的定,大家来这儿虽然只修五天,但是这五天因为一天三座的缘故,密集地修禅定,我们就在戒定慧上会提升很多很多。
尤其今天开始我们修「止语」,来到道场非常地安静,大家也能够感觉到这个「性体的无处不在」。
到最后,我们要修到像观世音老师所讲的就是「色的当下就是空」,「五蕴的当下就是空」,「空的当下又是五蕴」,就是两者完全灵活地交融着,你不起心不动念了,享受于其中,修到这种灵活的状态。
好,妙觉有什么要分享的吗?
妙觉师兄:今天妄念挺多的,其实我原来有什么妄念,我都能够做到「知道它是幻,不进去」,有时候不由自主……
老师:它这个「体」和「用」是一个东西;「妄念」和「寂静」也是一个东西。
有的时候,你只要在这个禅定的状态里,即使起念,你不要当作起念,就好像随着水流淌,这个河水中有树叶、有落花的,这一直随着水一直流过去,就是这样流过去……
你的心不为所动,不要起个念:哎呀,这是妄念,你一起这个念,反而不好。所以,从「体」上自然起的这些「用」,就随它流淌,反正都是生灭的,一会儿就没有了。
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心会翻种子,比如说:修了一段时间,心很清净了,可能很多天一个念头没有;然后过一段时间,就从早到晚的念头无量无边,无论经行还是打坐……这都正常的。
你想,我们的真体,祂遍及整个法界,然后每一片真体当中,这个真空里其实都含着五蕴。它就是在特定的因缘下它就显化,显化不能说它不清净,因为它当下就是本体;不显化也不代表它清净,只是没显而已。
就是把那个「分别」全打掉,以后再有妄念出现,也不认为它是妄念,不要把它觉知为妄念,而是感受「妄念的当下就是本体」。
还有就是我们这些常住——长期在小院的,我们每一次经行都念同一个圣号,就是「药师琉璃光王如来」,念久了,像咒语一样,圣号也是这样,念久了,有时候念皮了,或者说叫念滑了的时候,你就这边念着圣号,那边打着妄念,两不耽误,这是很正常的。
但是,有一个对治方案,就是你换一种念法,比如说:原来你念「药师琉璃光王如来」,你发现我念这个时候,完全不妨碍我打妄念,打得还起劲儿,你就可以改成「药师如来」,就换一种新的念法。
「药师如来」也是在念他,但是换一个名词,或者「药师琉璃光王」加一个f,就是换一个名词给它就是一个新的感受。
就好像我们会有审美疲劳一样,我们念咒、念圣号也会有疲劳,念皮了的时候,它就是这样子的。就这边念着,那边打着妄想,两不耽误,像两个车轮一样的。
但我们对治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你原来念这个,我换一个名词,或者说我原来只是普通地念诵(朗诵着念),我现在唱着念,也会有效果。
因为神经系统受到新鲜的刺激了,诶,他突然觉得很警醒,在警醒中,他就不容易跑偏了,不容易跑了,你可以试一下,换一种念法。
师兄3:老师好,请问从初禅开始起修,一直达到真正的目的地,是「真如」那里吗?如果说到达真如的话,是不是就已经脱离出三界以外了?
老师:「真如是不能被限定的」。我们刚才讲的「九次第定」——「四禅八定」加「灭尽定」九个范围。
但是「真如」是什么?真如在这九个范围当中,又在九个范围之外,你感受:真如既在四禅八定和灭尽定当中,又在四禅八定和灭尽定之外……「真如」是超越我们的捕捉的,也超越描述的,但是就在当下!
那么,我们在真如中,是不是就脱离「六道」了呢?不一定,看我们的证量。
证量高的人,在六道中,也在「真如」中;但是,证量低的人,他把自己按在「四禅八定」、「灭尽定」里,他也依然有可能继续参与轮回……
就是心是一种彻底解脱的状态,这种彻底解脱,他连「真如」都不追求,他就像观世音圣者的《心经》描述的,他在五蕴和空的自由的流淌当中,他也不限定,他也不刻意地起修,那是已经修得比较圆满的、比较圆熟的人。
只要他说我还要修——只要他说我还要修,那么,他跟至臻圆满还有距离。
观世音老师的《心经》,你没事可以抄一抄,非常究竟!
他描述的这个般若,其实就是六百卷《大般若经》的核心要义。
其实就是「五蕴的当下即是本体」,「本体的当下即是五蕴」;「六道轮回的当下即是真如」,「真如当下即是六道」——这个地方是最微妙的地方。
当然你这个问题也是特别好的。
然后,除了那个《心经》抄一抄之外,《圆觉经》也可以学一下,就是圆满的觉悟之经——《圆觉经》。
师兄4:老师好!我觉得现在个人已经没有什么烦恼可以困扰到我了,比如说:真的有一个情绪起来了,我是闭上眼睛坐一会儿,立刻就特别地清凉,一切都消失了,很空静。
但是,当睁开眼睛之后,那周围人的烦恼还是在的。我想知道,我们修行和现实生活怎么更好地结合起来?怎么更好地把自己解脱了,那周围的人怎么帮助他们?
老师:你之前是念「药师圣号」为主,接下来的时间,你可以念「阿拉巴佳那」为主,你往文殊的层次去修,就是一切都是玩儿。
你看「阿拉巴佳那」,第一个字「阿」代表「无生」嘛,既无生,这周围人是清净也好,烦恼也好,这都是不存在的。
那么,问题解决了,是不是?一无生,当下问题解决了。
今天我们在文殊院的群,发的是什么呢?这句话很关键:
【诸佛世尊从无所生辄逮成道。】
「所有的如来、觉悟者,所有的世尊,从「无所生」这里迅速成道」。
——所有的如来、所有的觉悟者,当你安处在「无生」的时候,当下成道,当下圆满!
就没有周围人,更没有他们是否烦恼,是否无明,是否轮回。
你看「阿拉巴佳那」,第一个「阿」——无生,就是根本没生起,这些都是假的,都是幻觉,都是我们的幻觉,不要跟它走(不要跟幻觉走)。
因为你只要一跟幻觉走,你就起分别:他此时清净不清净?他贪嗔痴还是他戒定慧?他究竟不究竟?你就起分别。
一起分别,其实我们就一直在降维度,一直往下降降降……但是,你一观「无生」,你看一切平等平等,就一个「无生」,就一个「本体」,其他都没有的,这是超级稳定的定。
然后「阿」是无生;「拉」字——「清净无染离尘垢」。你在无生中,是不是清净无染离尘垢?
然后,接下来是不是「亦无第一义谛,诸法平等」,你也不用再求我提高什么,我要成为觉悟者,你「当下就是」,是吧?
然后,「一切不动,性、相无别」,慢慢地就这样……
所以「文殊法门」可以结合任何著相的法门来修,文殊法门(它)就是从「相」上往「般若本体」的一个拔高。
就是你修「药师法门」已经修得比较得力了(其实),就是身心内外都是清净琉璃光,声音也是琉璃光,这就已经相当于到了一个比较好的阶段了。然后,这个时候你开始修「文殊法门」,往「般若」层级走,一往「般若」里走,所有问题都消失了,是吧?
师兄4:
【愚痴者自有“自囿”之乐,尊重他们的“自囿”之乐。——(观世音老师)】
我在「观音群」看到老师发了一段话就是说:「尊重他人自囿之乐」,老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?
老师:嗯,对。
师兄4:但是就像您说的,当看到尤其是亲人嘛,那他们苦恼的时候,总是想去帮他们,所以就像您说的,就一再地降,一再地降,就降得出不来……
老师:其实观音老师,他曾经赞美文殊老师说「文殊是圣者当中的圣者」。在究竟上,没有任何一位老师能超过文殊,观音也自愧不如的!
因为观音是很著相的,以前我们比较过,观音像什么状态呢?就好像陪着我们这些凡夫从因地修到果地圆满,他已经圆满了;但是,他非常了解凡夫的思维心、分别心,他就着我们的根性讲法,所以很贴合我们的心。
看观音老师的开示,觉得她就是一个比我们修得好一点的大姐姐,比我们强一点,但不多,我们努努力,踮踮脚就能够得着。
但是文殊是谁?文殊是一个究竟得你看不到形像,摸不着首尾的一个「如来」。
文殊是你没有办法勘测他,你只要抓他这儿,他就示现那儿,他永远不让你抓到他。就是文殊都是观音的偶像,你知道吗?
观音只是比我们修得好的大姐姐;但是,文殊是我们难以超越的,他是真正的「般若」。
所以,即便是我们听一些大姐姐的开示也很受益,我们还是要往更究竟的「文殊」那边靠,因为只有靠到文殊,我们才当下成就,当下就是「如来」!
其实「观音群」为什么建立呢?有师兄问过。因为我们学院有很多初学者,尤其最近一段时间,来小院的初学者也比较多。
那么,初学者最适合的法门,基本上是「观音法门」和「药师法门」,因为比较简单、易懂、易上手。
而且,药师如来和观音跟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因缘很深,我们很容易从心底里接受他,容易跟他们同频共振,有共鸣,有感应。
一有感应,大家有信心了,就卖力地修,其实它是一个入门的法门。
我们建「观音群」主要是为了初学者而建的,如果想拔高自身,一定是往「文殊层面」修。
像我们这些已经到达圣者级别的这些修得不错的师兄们,我们一定往「文殊层面」修。观音群的开示可看可不看,但是,文殊群的必看!
师兄4:老师,我在家打坐的时候,尤其是很清净的时候,尤其是左边的大臂和肩膀都会特别疼,但不是每次都有,但是很多时候会这样,只要打坐结束了,这疼痛就消失了……
老师:其实你啊,所有这些都是在消业。你以后再疼的时候,你就念着「药师琉璃光王如来」,他就会给你治的。
在相上的问题,还是找「药师如来」还是很快的,念着他就给你治,你就观想药师如来给我治,一会儿就好了。
师兄5:刚才老师开示,就觉得我们本自就圆满,我们本自就证量……
老师:嗯,是这样。
师兄5:假如说一个人,他要是不修的话,因为他不知道这是幻,他就当真。当他知道这是幻的时候,不用学那么多,也会打开。
老师:这个你说得对,但是证量到的人,其实该有的都会有。
他只要当真的话,他就没证量。这个「打开」也很重要。
以前有一个师兄问我说:那个农村老太太纳鞋底,纳得也一念不生,她见性了吗?
她没有听过见性之法,她纳一万年,她还是不见性,因为她不知道当下「那个就是」。
就是我明白「这个是」很关键,是吧?我明白「这个是」了之后,我洗衣、做饭,我下象棋,甚至我去喝酒、吃肉,我都「见性」。
但她不明白「这个是」,她没有听法,她一念不生一万年,她还是那个样子,该怎么轮回怎么轮回……
所以,「开智慧」真的很重要!
好,今天上午的共修就到这儿,大家休息一下。